大家好我是曉涵哥今天我們來聊秦始皇陵中國第一任皇帝秦始皇的陵墓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但是由於在很大程度上被保護和封存對於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來說仍然是一個千古之謎公元前220年是西方文明的不穩定時期羅馬共和國和迦太基人發生了戰爭相反在東方這個時期相對穩定因為從戰國時代的混亂中第一次出現了一個統一的中國嬴政是肩負團結(消滅)7個交戰國以建立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人這個中國的第一任皇帝對於長生不老和來世的痴迷達到了空前的地步除了派遣大規模的隊伍在全國各地尋找長生不老的靈丹妙還修建了有史以來最為宏大的陵墓實際上在嬴政成為皇帝之前秦國就已經開始為這位13歲的秦王修建陵墓這是中國古代帝國的一項傳統但是剛開始的陵墓並沒有達到後來的高度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成功統一了中國這座陵墓才開始全面建設同時規模擴大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全國一共有72萬勞工(最多時有80萬人)參與到陵墓的建設之中歷時39年的時間直到秦始皇去世的第二年才全部完工對比世界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使用了10萬工人花費了10年的時間建成這樣看來修建秦始皇陵的人數是胡夫金字塔的8倍從動用人數和建造時間來看秦始皇陵都是人類修建過的難度最大的工程秦始皇陵分為陵園區和從葬區陵園區呈長方形按照當時咸陽城的佈局由內到外分別是地宮內城外城和外城以外地宮就是存放秦始皇陵寢的地方是最核心的地方上面是高高的封土堆是使用人力堆積而成的一座山其它所有的城垣建築兵馬俑坑陪葬坑都圍繞着它如眾星捧月一般和故宮對比秦始皇陵外城面積是220萬平米故宮總面積是72萬平米但是如果把包括從葬區在內的總面積算上秦陵的總佔地面積是56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故宮就佔地面積來說秦始皇陵是世界最大的陵墓這一紀錄很有可能不會在未來被打破秦始皇陵是完全按照古代禮制「事死如事生」的要求特意設計的因為秦始皇用了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進行統一全國的戰爭為了顯示他生前的功績以軍隊的形式來陪葬似乎是一種必然生前巨大的功績也需要用如此巨大的陵墓來彰顯但是這麼大一個工程卻沒有人見過裏面是什麼樣人們對秦始皇陵的全部了解全部來自於《史記》的記載全部來自於《史記》的記載由於從來沒有對秦陵地宮進行過考古挖掘不清楚裏面到底是什麼狀況首先有個問題就是秦始皇陵被盜了嗎?關於秦陵是否被盜《史記》中記載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罪四《水經注》中記載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三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這兩部史書都說了秦始皇陵被盜的情況當時的項羽作為推翻秦軍的主力佔領了秦朝都城咸陽一把火燒掉了秦始皇的宮殿阿e旁pang宮把所有財物洗劫一空入關以後又使用了33萬人盜掘秦陵金銀財寶運了一個月都沒有運完這些記錄大致上沒有錯阿旁宮確實是被項羽燒了個精光而且項羽也派人到了秦陵搜颳了秦陵地面宮殿的器物珍寶然後一把火燒掉了地面宮殿但是由於秦陵面積過於龐大尤其是秦陵地宮堅若磐石構築之堅固隱藏之深邃項羽即便有開掘之心恐怕也難得如願後來的考古發現秦始皇內城西北處有一個相當於故宮3分之一大小的宮殿建築群被燒得只剩下了基石這應該就是項羽所為後來還有學者說秦始皇陵在五代或唐朝末年就已經被盜他的依據是《永樂大典》中的《宋會要輯稿》的相關記載上面顯示截止宋初包括秦陵在內的28座帝王陵墓都被盜掘而且破壞相當嚴重以至新開國的宋朝不得不出巨資再葬重置棺槨放置衣冠陵上添植樹木如果是這樣的話秦始皇陵就是一個空殼裏面的珍寶早已消失內部應該是混亂不堪2002年國家863秦陵考古計劃啟動這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一次考古行動匯聚了100多位考古界和地質界頂尖的專家運用最先進的遙感探測設備對秦始皇陵進行了全面的觀測考古隊在秦陵四周打了5萬多個小洞發現了很多重要的線索地宮四周由超過5米厚的宮牆包圍也找到了通向地宮的隧道但這些隧道都未被打開過現場還發現了不少盜洞但這些盜洞全部都偏離了方向其中最大的兩個盜洞直徑1米,深度9米根據其形狀判斷應該為宋代盜賊所為這也許就是永樂大典中記載秦陵被盜的依據而且考古發現陵墓內部還是比較乾燥的通過遙感也發現一些陪葬品和金銀器物都擺放整齊並且勘測出了地宮之中有大量的水銀流動有大量的水銀流動由此專家斷定秦始皇陵歷經千年都沒有被破壞保存地十分完整歷史上中國500多個帝王陵墓幾乎全部被盜有些陵墓早已被盜千年之久沒有被盜的帝王陵只有兩個(未找到的除外)一個是秦始皇陵一個就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而秦始皇陵又是中國古代帝王陵墓中價值最高的一座保存至今可以說是一個奇蹟這樣一個千古傳奇這樣一個千古傳奇對於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以及廣大的群眾一定都懷有極大的好奇心都想親眼目睹這個世界上最神秘的陵墓但是這麼多年為什麼不進行考古挖掘呢?首先是保存手段不夠很多文物埋藏在地下處於密閉的狀態一旦出土上面的有機物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化學反應會加速文物的腐敗這種大規模的陵墓考古一般都要使用封閉式挖掘但是秦陵地宮的面積相當於17個足球場的大小以目前的技術條件是不可能做到封閉挖掘的再就是國家對帝王陵墓的挖掘多是出於保護就是陵墓之前已經被盜過了為了防止坍塌才進行官方的保護性挖掘但是未挖掘帝王陵墓原則上是不予挖掘的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向國家建議挖掘明十三陵的定陵剛開始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反對但是郭沫若一再堅持終於獲得了批准由於當時考古意識的落後沒有做任何的防護當空氣進入這個封閉近300年的空間後成百上千的字畫綢緞迅速腐化受到了相當大的損失這件事沒過多久郭沫若又向國家申請挖掘秦始皇陵當時的周恩來總理堅定的回絕了郭沫若並回了他七個字以後禁挖帝王陵從此這七個字成了中國考古界的基本決策一直到現在也沒有改變同時北京古城牆被拆北京古城牆被拆也和郭沫若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我們不能因為少數人的好奇心就去破壞千百年來積累的瑰寶1974年陝西的一個農民到村口去挖井在挖到地下數米的時候一顆陶制的人頭從坑中滾了出來後來越挖越多農民立刻上報政府為了避免破壞政府派出考古隊進行挖掘展現在考古隊面前的是一座座高近2米重達300公斤的泥制兵人隨着數量越來越多就在原址上修建了博物館並給它們取名為兵馬俑然而歷代史書上都沒有記載這些兵馬俑真的是無人知曉直到1974年人們才第一次知道有這種東西這也是目前秦陵考古的最大發現秦始皇兵馬俑分為四個坑一號坑是主戰部隊共計6000個兵俑二號坑是兵種更為複雜的特種部隊共計1300個兵俑三號坑戰車隊共計68個兵俑四號坑有坑無俑只有回填的泥土據推測是因為秦末農民起義等原因未建成其中一號抗的兵馬俑最為壯觀兵馬俑因為技術手段等原因四個坑室出土後剩下大部分兵馬俑都沒有挖掘整個兵馬俑的兵俑數量據估計在8000個以上在一號,二號,三號坑中的兵馬俑很多都有兵馬俑很多都有被燒過和焚毀的痕跡這很有可能是當年的項羽所為由於兵馬俑的數量過多進行挖掘再搗毀需要極大的人力物力再加上當時政局動蕩所以項羽就放棄了一想到兵馬俑我們就會想到這種土灰色的泥俑但其實兵馬俑在出土的時候都是彩色的全部都是色彩艷麗栩栩如生的彩色泥俑但是由於保護手段未跟上它們在接觸到空氣只是幾分鐘便褪色成了土色實際上這些兵俑剛完成時顏色十分鮮艷經過兩千多年的掩埋已經逐漸失去了當年的顏色紅,綠,紫,藍為主要的色彩而且上的是漆就是古代漆器上使用的顏料因為漆可以保存幾百年之久漆器也是一種非常昂貴的東西是一種奢侈品漆樹要種6年才能採收汁液而給一座兵馬俑上漆需要25顆漆樹而要給8000尊兵馬俑全部上色需要20萬顆漆樹這樣的奢侈程度也只有秦始皇敢這麼做可想而知這幾千座兵俑在剛剛完成放置到俑坑中的時候是流光溢彩極為壯觀的景象而且他們全部面朝東面這是別國攻打秦國的方向這些士兵也象著着在地下永世守護着秦始皇除了顏色更神奇的是這8000多尊兵俑並不是按照一個模子批量生產出來的而是在形體面容面容表情上都各不相同新西蘭的一個人臉識別專家使用最先進的人臉識別軟件對上千個兵俑的頭部進行了識別發現沒有一個是相同的並且有些兵馬俑的眉頭都是皺起來的感覺心情不是太好這說明這些兵俑應該是按照當時秦軍的主力部隊士兵製作的每一個兵俑都代表一個真實的士兵一個真實的士兵然後工匠再按照他們真實的形體和面容製作出來每一尊兵俑的底部都刻有製作工匠的名字應該是上級領導要監督質量可想而知製作難度會有多高這8000座兵俑是由上千人在11年的時間裏作出來的而且兵俑的高度在1米7到2米之間這是否也說明這8000個士兵是特別挑選出來的真的身高達到了近2米呢大家一定聽說過秦陵的內部有水銀的傳說《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秦陵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就是秦陵里使用了大量的應該是巨量的水銀來模擬江河湖海使用機械驅動營造山川大海的景象水銀在密閉空間里蒸發非常緩慢所以大量的水銀在地宮內是可以保存幾千年的地宮內瀰漫汞氣體可以使入葬的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另外就是這些汞氣體有劇毒可以殺死任何膽敢闖入的盜墓者在863秦陵考古計劃中經過多次取樣分析位於秦陵地宮之上的封土堆汞含量高出其它土壤的280倍這說明史記中記載的秦始皇陵水銀一說確有其事據估計地宮中的水銀在上百噸以上而且水銀的分佈密度呈有規律的幾何形狀分佈形狀跟中國的河流分佈是非常吻合就是秦始皇以水銀為水在地下模擬了長江黃河等名江大川並且直到2000多年後的今天還完好存在於地下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秦陵地宮是沒有被盜的因為如果被盜哪怕是打穿一個小小的盜洞水銀早就順着盜洞揮發殆盡那麼如今就不會檢測出水銀超標的異常那麼這個水銀的傳說史記是如何知道的呢畢竟秦陵的保密措施做得非常嚴密所有參與建造的勞工和設計師全部都被秦二世殺掉了但水銀這個秘密可能官方故意流露出去的這樣盜墓賊知道地宮有水銀這個東西就更加不敢盜掘了之後中國的考古專家和德國英國的專家一起合作通過多年的高科技手段對秦陵進行遙感終於大致搞清楚了秦陵地宮的結構首先就是這個巨大的封土堆下到底隱藏着什麼樣的秘密如果將這個封土堆炸開看到的是一座倒金字塔形狀的巨大建築底部為正方形長寬為500米X500米一共有9層9為尊是極數底部是500米正好是九五之尊就是最為尊貴的人就是天子而在這個倒金字塔的最底部就是秦始皇的墓室這是一個相當於5個標準足球場面積的巨大空間用水銀模擬了長江,黃河渤海和黃海中間放置了秦始皇的棺槨秦始皇使用什麼樣的棺槨?《史記》、《漢書》中均未明確記載司馬遷只留下一句下銅而致槨的記錄這說明棺槨是使用青銅打造按照2米X1米的大小這個青銅棺槨將遠遠超過現今世界上最大青銅器司母戊丈方鼎而根據考古學家的勘測發現地宮內部某個物體的位置在發生變化這有可能就是秦始皇的青銅棺槨因為水銀的密度比水要大很多如果水銀夠多這個棺槨是可以漂浮在上面的這樣秦始皇的棺槨就可以飄蕩在以水銀構成的江河湖海之上這也非常符合秦始皇要在死後也能雲遊四海的願望《史記》中記載着秦陵地宮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這應該是說墓室的頂部會有日月星象圖有可能是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圖下具地理是指水銀構成的山川地理這樣的構造就象著着秦始皇死後照樣可以仰觀天文俯查地理統治着秦朝的一切秦始皇陵中到底有什麼寶物我們是無從知曉了但是光從地面陪葬坑出土的陪葬青銅車馬就已經精美到無與倫比再加上8000個兵馬俑都製作精美採用上等漆器工藝可想而知地宮中的寶物會精美到什麼地步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的曠世美玉是天下的奇寶本來為趙國所有當時的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來換這塊美玉可想這玉的價值但是趙國大使發現秦王只想得到這塊玉石而不想出讓城池就用計將玉石要回然後秘密送回趙國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後來秦始皇統一天下還是得到了這塊和氏璧於是將這塊玉石雕刻成玉璽永傳後世象著着皇權與地位並下令誰得到傳國玉璽就能登基稱帝傳國玉璽的真實模樣無人知曉只知道方圓五寸上面雕刻了一隻盤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歷代君王為了傳國玉璽你爭我奪致使傳國璽幾易其主輾轉於神州大地兩千餘年最後下落不明歷史上的傳國玉璽是真有其事也出現了多個版本秦始皇開創的玉璽制度也成為了封建帝制的一種傳統一種皇權的象徵傳國玉璽的價值是大於任何寶物的可以說文物中的文物價值應該凌駕於任何文物之上按照秦始皇超乎常人的思維和想法可以把生前的士兵和宮殿都帶入地下那麼這個傳國玉璽很有可能也被帶入到了地宮之中有可能就在秦始皇的棺槨里因為只有這樣他在地下也是正統的帝王可以繼續統治着一切可以繼續統治着一切而後來歷代帝王的傳國玉璽可能是複製品也可能是歷代帝王們為了讓自己名正言順而創造的一種信物而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而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尤其三維全息投影和地質勘探的發展相信在未來完全不需要打開秦陵就可以通過全息投影展現出地宮的全部面貌那個時候就可以做到不破壞陵墓而窺探其中也許等我們真的看到秦陵真面目的一刻才會驚嘆秦始皇的奇思妙想吧我希望秦始皇陵永遠也不要打開畢竟不挖掘就是對其最好的保護希望秦始皇陵可以一直保存到永遠直到地球滅亡PEACE
OUT受命於天,既壽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