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tonese] 金剛經 - 第五講 - 粵語講述 - 觀成法師主講

好了! 我們今天繼續講第五分「須菩提!於意云何?
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
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我們要知道第一個問題在這一分就是可不可以以身相見如來?
那我們要明白佛有三身有應身、報身、法身昨天已經講過了我們再重溫一次佛土裏面有應身、報身、法身應身是凡聖同居土和方便有餘土應身有劣的應身 和勝的應身甚麼是凡聖同居土?我們現時居住的 就是凡聖同居土有聖人和凡夫的二千六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在世
聖人還有很多一切眾生是 凡夫凡聖同居的污土釋迦牟尼佛 以應身來顯然於世介紹佛法給一切眾生哪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呢?也是凡聖同居土是凡聖同居的淨土也是示現應身在方便有餘土示現勝的應身劣應身和勝應身
都是有「相」的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佛也有報身報身是地上的菩薩才看得到的我們眾生是看不到佛的報身沒有這因緣 沒有能力 看到佛的報身還有 常寂光土的法身法身是無「相」的無形無相是看不見的這裏說的「身」是「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就是說「應身」我們能否以「身相」見如來呢?意思是以《楞嚴經》中說阿難 你為何會出家?阿難說:因為我看見佛陀的三十二相莊嚴莊嚴無比必定要累積許多功德福慧雙修
才有這三十二相的我看見這三十二相 所以我出家要學習佛陀向佛陀學習他是以「身相」見如來的能否以「身相」見如來呢?「可以身相見如來不?」「身相」是相叫Phenomenon如來是「性」
即是體借用康德的 Philosophical termsNoumenon是體性「相」是不斷變動的體性是 不生不滅的
是無為法是不生不滅的能否從「相」上見「性」?答案是.「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不可以 你怎可以執着「相」?如執着相 就會為相所障的於是有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不能夠見性例如「着相而行佈施」第四分「着相而行佈施」如果你佈施的時候執着色聲香味觸法 而佈施那已經 着了相因此 是不能夠看見本有真如自性的已沒有清淨心
怎能見性呢?怎能見清淨之性呢?因為你已着了相佈施時 是如何着相?
如何着色相?色相外相也佈施的時候舉一個例子 你佈施的時候若佈施一尊佛像時要刻上名字名字的字體要大能讓大家容易看得見的那就是 着相而佈施怎樣執着色聲?
希望別人聽到我的名字 讚頌我讓別人知道我佈施了香味觸法 全部佈施都是執着於相如果着相而佈施 就不能見自性的就沒有清淨之性每次誦《金剛經》的時候《金剛經》每一分的經文是很有義理的教我們如何離相、破執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若能時常讀誦《金剛經》就能無我根據《金剛經》的義理來修行
能破我執能破我執時 煩惱自然會清除《金剛經》是能令人成佛的經典能令人 安住於無生法忍安住在菩提心 而不生煩惱煩惱時
也懂得如何降伏「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如來所說的身相 並不是身相何解 身相 又即非身相?
這個是是名和即非「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為何所說身相又即非身相呢?即非身相因為這三十二相佛的應身的三十二種莊嚴之相這三十二種莊嚴之相
是緣生之法是經歷劫以來 福慧雙修很多因緣條件下 而造成這三十二相是因緣所生法因緣生就有 因緣滅就無釋迦牟尼佛
二千六百年前生於世上有三十二相當涅盤時 三十二相就沒有了這三十二相 是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法 是無常的無主宰性的無獨立性的同樣如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身體
是沒有主宰性、獨立性的《圓覺經》說「四大各離,今此妄身,當在何處」身體是由四大所造成的地 水 火 風四大如果離開了地水火風分解了身體已經敗壞了四大各離,今此妄身你的身體會在哪裏呢?
「即知此身 畢竟無體」是沒有永遠獨立自存的自體沒有一個有自性的自體「和合為相 實同幻化」幻化而來的《圓覺經》說的那所以如來所說的身相 是因緣所生法當體即空《金剛經》說因緣所生法是空的空不是指沒有是有的
三十二相是有的何謂空呢?是由條件 所組成的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分散而滅無有其自性無有其體性是短暫 是無常的無主宰性的無獨立性的如同你和我的身體我們卻執着於身體執着自己的身體執著於身體
和一切的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關係因為執着 而產生煩惱因為執着 而種下惡因因為執着 而造惡業造惡業
而受報受報 而流轉生死生生世世如是走不出這個圈套能否以身相見如來呢?是不應該以身相見如來的你修行 不可能以身相
得見如來的所以是「不也」何解 因為如來所說的身相是因緣而生 因緣分散而滅無有自體的當體即空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加以Elaborate 在這個point凡所有相 所有一切相狀所有phenomena 一切有相狀
即現象一切現象 皆是虛妄都是夢幻泡影是虛的 是假的不實的 虛的妄的
即是假的實同幻化是暫時、暫有的如我們的身體 最多一百年就沒了「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如果你能夠見到相 而非相何解見到相
而不執着相我們必定會見「相」的We see everythingbut we
don』t attached everything我們不會的是會執着所緣境的執着了 也不知曉的我們的Salesman即
眼、耳、鼻、舌、身這六根對外面的所緣境 即六塵一定會執着的色聲香味觸法 一定起執着的難以不執着除非 你能念念清淨若修止觀時
能念念清淨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能做到嗎?怎能夠呢?因為要上班 有工作的壓力事業的壓力
家庭的壓力如是這樣 怎能夠不執着呢?每每都執着尤其是 做生意時聯絡等等
一切的事情都會執着的這執着 如果是正途的執着產生的惡業也少若是從不擇手段而執着所生的惡業是無量的所以「若見諸相非相」如果你能 見相而不執着相諸相即是諸法非相是空相即《心經》中的「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當你能諸法空相即 心態能處於 不生不滅之中無有分別之中無有虛假之中無妄想之中便走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靜坐時 可能會有一念清淨當六根不攀緣六塵當瞬間
便間產生一念的清淨如何知道是一念的清淨呢?隨之 自然開始有輕安甚麼是輕安?即是
當愈來愈清淨時內心的JoyThe rupture of joy
is inconceivable不可思議的當能完全清淨時就算一念而已A glimpse of
it並不是continuation並不是念念清淨念念清淨 是很難的難以做到念念清淨的但是 能有一念清淨 就有一念的輕安如能夠保持五分鐘的一念清淨你就有五分鐘的輕安輕安是甚麼呢?
That joy is inconceivable是快樂的
Feeling為何會快樂?因為 就像如釋重負我們被壓力壓着忽然間 在一念清淨時
這些壓力全部如釋重負了是不是很輕安呢很多人 靜坐時都會有這種感覺的這就是輕安的感覺但是 並不容易有輕安的感覺如靜坐時 開始有輕安就是六觸之一開始有感覺了能感到身心很舒暢其快樂無比你不願離坐很想永遠保持在這狀態中我在讀書的時候讀第一年在多倫多大學讀第一年的時候我每日花兩三小時靜坐的那時
沒有太多的妄念有輕安的輕安不是一種特別的神通是每一個人都有的在靜坐時 當你的心很清淨能感覺的到用個譬如來講可以形容為快樂其實 並不只是快樂的feeling那種感覺 是買不到的想用錢
也買不到的輕安的感覺是? 感覺是我不會願意離坐想永遠這樣坐着但 並不可以的你要起身的這就是輕安有一念清淨時
就有一念輕安「若見諸相非相」若能夠見相 而不執着相則見如來這個「如來」 是指你的自性就可以見 你的清淨自性如果你見相
而不執着相就能見清淨自性了如果你是一個慾念很強的人每個人的慾念 強弱是不一樣的不同在於 以前的業力 所牽引來的有些人的慾念強
有些人的慾念弱慾念強的人 見到色時 必定起慾念的心見到色 不起慾念的心不執着不讓這種慾念心生起的話就不會受這慾念牽纏那一刻的清淨
是難以言喻的相反 若你被慾念牽纏就必會起現行了起現行時 就會做了不該做的事了所以 一切也是由眼、耳、鼻、舌、身、意接觸色、聲、香、味、觸、法
而產生六識由六識 而驅使做作由六識 即心王 產生了八識之後八識起動之後
帶動五十一個心所由二十六個煩惱心所亦都有十一個善心所便可作善 也可作惡但是 作善的少 作惡的多煩惱有二十六個善只有十一個若能「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裏怎樣回答呢?
從相上不可以見到性是因為執着 而不能見性但是 是可以見性的只要不執着即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可從相上 可以見性的只要你不執着時從相上
就可見到性的雖然見「相」但要度眾生 眾生是有「相」的度眾生已 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意思是 度眾生
而不執着度眾生之相那就 可以見性了你不執着 就能見性了執着 就不能見性的執着與否
是自己的選擇是由自己選擇的路哪你會喜歡執着? 還是不執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片片執着
念念執着無有一念不執着當賭徒賭錢時 他執着嗎?他念念也執着貪、瞋、痴、殺、盜、淫、妄念念執着憍、諂、誑、覆、懈怠、放逸憤、恨為何會發脾氣?明知道發脾氣是不對的但是
你執着了某件事就會發脾氣了有些人發脾氣後 懂得放下發了脾氣 馬上放下有些人 要一小時才能放下有些要兩小時有些要一天
兩天有些要一年有些人 一世也放不下憎恨一輩子為何?就是執着牢牢地執着《金剛經》第一分 已經教破執即是
能否以身相見如來?意思是 能否從「相」上 看到清淨自性呢?
當然是不可能 仍執着時 就不可以了如想見到清淨的自性你不執着就行了不著「相」就可以了你度眾生佛陀一開始就說 度眾生度眾生
即是「相」即是 著「相」你度眾生但是 度了眾生 着了「相」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即是不執着了沒有能度之人
所度之眾是無的三輪體空我佈施佈施是一種「相」狀這是事件佈施而執着 色聲香味觸法如是這樣 不能見自性的我執着色聲香味觸法而佈施我執着名聞利養要出名要做Director我的名字要刻在這裏要有很多利益的要有果報的現在所佈施的金錢希望將來會有很好的果報我佈施花朵 想將來會漂亮佈施音響設備
望我將來的聲音好全部都是執着如果不執着這些 而佈施不着「相」的 就會見性你會如何選擇呢?談何容易
當在做的時候每每在微細之處 而執着因為人的心是很微細的三細六粗人的心是很微細的在粗獷層面的心 或許能控制 而不執着但在微細層面的心
你仍是會執着的跟着佛法去修行 從粗入細即是 先磨練你粗獷的心之後 進入細的心當那細的心
也磨練至不再執着就能脫離一切煩惱了你就是聖者、聖人做了聖者、聖人會怎樣?脫離生死苦海有些人 聽經聞法了許久也不明白 為何要脫離生死苦海的其實
我們就是在苦海中你知道自己在苦海裏嗎?你口中的快樂?全都是短暫的上了年紀的人 或許會明白從少年
到中年 到老年哪一段時光想一想 在你的人生中從少年開始或是從Baby開始直至現在如果你已經六十歲或是七十歲哪段時期 你覺得是最快樂?
我常常會問居士這位七十多歲居士哪段時期 你覺得是最快樂?每位的時段 都不同但是
總相是一樣的都是短暫的有些人 最快樂的時光是.我生了兒子生了兒子 和他玩耍時至十二、三歲
都很快樂到了十三歲時 他開始反叛我就不快樂了反叛至後果不堪設想 就不快樂了之後生第二個小朋友第二個是有些缺陷的我經常要照顧他現在還在照顧他他已經二十多歲了是弱智的快樂嗎?想一想
快樂的時光有多少?有些人覺得最快樂時候是.When I
am at courtshipWhen I
have datingWhen I am
in love但是 那段時間有多長?可能那段時間是一年、兩年結婚之後呢?
不到一年 就離婚了這是快樂嗎?結了婚三十五年 也要離婚七十八歲
才說要離婚那快樂的時光 有多少?還有很多很多不快樂的事情都不用說了如果你跟我說我的人生是很快樂無憂無慮的 我多快樂那在生活中可能怎麼樣呢?
你還未遇到要留意總會有不快樂的為甚麼呢?有生老病死現前 怎會快樂呢?會衰老的會生病的
會死的你怎會快樂呢?認同嗎?還會舉手說自己很快樂 將來
永遠都快樂的呢沒有吧可是 有些人說 雖然會不快樂但是 我會以快樂的心境
去處理不快樂的心境總比消極好對的 你心境是對的但 始終也是不快樂的只是以這個心境 去應付不快樂的事而已始終也是不快樂的這是怎麼樣的心態呢?
when the ostrich is
burying its head into
the sandit cares about
nothingbut it will be
caught by the hunter甚麼也不理
把頭埋進沙裏甚麼都不管 我很快樂可以嗎?你能完全快樂嗎?不講快樂了現在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若你問佛法是什麼?是否有定法?如果 你執着「相」如果你在「相」上
就一定不能見性的執着「相」 就一定不見性又不一定的當你執着的時候 不可以見性但是 當你不執着時
又可以見到性的所以 佛法是圓融的This no 'yes
or no' answer沒有一定的說法沒有定法如來可說如果想了解《金剛經》的義理必須要了解「相」和「性」的區別如果「性」、「相」不分是沒可能理解《金剛經》的因此 要了解多一點What
is phenomenonWhat is noumenonWhat
is the difference「性」和「相」有甚麼分別呢?是要了解的如能了解「性」「相」的分別你就會明白《金剛經》的義理多講幾句「性」「相」的分別這是補充資料「性」是說體,是說本體本體即是本覺本體是本來俱足沒有形相不可觸見不變而絕對真實的本體是永恆的不變的本體現在所說的是
真相唯識系有一個如來藏的並不是完全空的 甚麼也沒有的人即是.舉例說人生如逆旅人的身體 好像是一個HotelYou
check-in and check-outBut it's
the same personwho's checking
in and checking outand
going into another hotel
in the next life他不斷轉酒店可能會問
那就是神我論的婆羅門教?不是的這個不斷轉身體的人 始終都是你是同一個的你但這個身體 並不是你而那個check-in
check-out的 才是你但是check-in check-out的那個你是一個妄的你是未成佛的你當成佛時那個你 就不是你了亦都不是我那個無可奉告唯佛與佛方能究竟但
不說就不知道的如同 你問我何謂「禪」 ?「禪」是難以言喻的「禪」是心如果要解說「禪」呢?
如來禪、祖師禪要解說「禪」的話硬要具體說 已經不對「禪」是 從思想體系裏解脫出來的「不立一法」的立了一法 就不是「禪」了但
不能不說因為 你們不明白何謂「禪」所以 勉強地解說一下如來禪、祖師禪是依眾生的根基而講解但是亦有體有個NoumenonNoumenon is
ever changing, is originalIt's
the real mindIs the
Buddha一定有這個本體這本體是「性體空寂 無相無不相」「無相無不相」 即是不能說是有相 卻又可容納一切相就好像虛空虛空有沒有相?
虛空是無相的Space是無相的虛空無相 而無不相即是 沒有一樣東西 不是虛空所形立的虛空無相每一樣東西
是在虛空中才能存在因為 無相才能夠立一切相所以是有體性存在的《大智度論》說「不侍其他因緣,無始以來法爾本俱稱為性」是勉強稱之為「性」For the purpose
of letting you knowEven
if we call it
noumenon, it’s not rightis
beyond languagebut we have
to call it something「性」有總性
有別性總性即是無常、苦、空、無我、不生不滅這些是總性無常 這性是真實的為何無常這「性」是真實的?因 沒有一件事是永恆的是不斷變動的這樣是真實的你不能說.
.everything is changing,
this is not trueEverything
is changing. It's
a true, it's a
fact是真正的真實相真實體性這就是「性」別性是不一樣的火有熱性水有濕性性能有所不同的木有堅性每一樣東西的別性 是不同的這就是「性」了何謂「相」呢?現象變化的相狀六根所感受感官的經驗即是 六根所感受的一切
都是「相」了解了《金剛經》這些義理之後修行會更加容易見「性」會更加容易得到感應修行分兩種 事和理的修行即是 每天念觀音菩薩 念地藏菩薩當明白了其義理念觀音菩薩,念地藏菩薩時就更加容易達到感應的目的所以
必須要知道這些道理如不明白這些道理就等於 沒有學過佛理只是迷只是信 而不明白其義理繼續下去性、相有異性為相體如燈泡為相 電源為性虛空為性
萬物為相國旗為相 民族主義為性何解呢?「性」和「相」是不同的不同的例如「相」是甚麼呢?如電燈泡The
bulb The electric bulb電燈泡是
相狀電燈泡中 所存在的電性能 就是性相狀是可看見的所以 能看到電燈泡但
能否看到電的性能呢?看不到的但 相狀可顯出電的性能所以 相和性是不同的虛空就是「性」虛空中
一切萬物就是「相」是不一樣的國旗為相看到國旗的時候 就是相國旗以外behind the flagthat's
nationalism patriotism有其精神的存在國旗的精神看這國旗國旗代表民族精神 愛國精神但是 他是相狀那個精神
和相是不同的是兩件事來的如果你是完全不愛國的沒有那個性看着國旗國旗是一塊布而已完全不愛國 沒有民族精神你對着國旗時 覺得國旗是一個廢物但是 當你有民族的精神有愛國的精神看到國旗時「性」會被「相」所牽起所以「性」和「相」是不同的但是
又不能夠說「性」和「相」是不同的又是相同的何解?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可以是不同的因
電燈和電源是不同的又是說是相同的何解?因為「相」即是「性」的表現「性」是從「相」表現出來的如 那支國旗國旗和國歌可表現出愛國不是靠着他 是很難表現出來的電的「性」是看不見
無形無相的沒有燈泡 怎能表現電的功能如何表現電的光所以 性又不離相 相又不離性「性」
「相」 不異即是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現在應該明白《心經》了即是 必須分別這性能而這性能 能在相中找到當能夠 找到你自性的自性清淨知道有本覺
而開始覺悟而達到究竟覺你就能脫離一切煩惱佛以一大事因緣 而出現於世這大事因緣 是要告知眾生要解決生死大事這生死大事 是必須讓你知道除不能執着於物質外還必須要
顯你的自性必須要清淨你的自性才能救自己否則 不能自救會永遠流轉生死相不異性 性不異相性即是相 相即是性即是相不異性
何解?色不異空性不異相 即是空不異色性即是相 即是空即是色相即是性
即是色即是空為何要說這些呢?觀音菩薩說這些.是讓你們知道性的本覺 有無量的作用能令你
脫離生死 六道輪迴「性」的本能是很高的執着了相 所以顯然不到性當能夠顯現「性」清淨你的「性」的時候你就能脫離生死了依照釋迦牟尼佛乃至一切菩薩的修行的方法就不用生生世世 走入酒店裏今世四星級下一世五星級在下一世Presidential
suite做了President的時候 Presidential suite再下一世 流轉到一星級之後去住木屋不斷流轉你現在的這個
是暫住的身體不是永恆的還要執着這身體嗎?以金器為喻金即是性體,器即是用器有金釵、金耳環、金耳環形狀不同,作用各異還有一方面還有「用」雖然有「體」 有「相」凡事有體、相、用三大有「用」大別少看「相」相 能夠顯現萬物一切的萬物
都是由相而顯現出來的一切諸相 因緣和合而生 因緣分散而滅其自性空寂 但眾生執於相
而昧於性這都是必須要了解的永嘉大師 在證道歌中的一句話讓大家參考下 思考下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兩種都是無相的兩種都是空的都是因緣所生法因緣生就有 因緣滅就沒有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
甚麼是無相?無相是 不執着相 就是空能夠了解空
空掉一切不執着 就是無相不執着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那就是無相 亦是空無相 我現在無相
我空了但是 這空也要空掉的這空的意念 也要空掉的便是 無空最終的空也要空掉
即是無空即是非空非空也要沒掉了 便是無不空即是 一一將他掉下去別以為 空就可以了最終
空 也要空掉的空空 也要空掉的直到 空至一點塵也沒有徹底清淨那麼多的空即是
無相 無空 無不空無不空空 無空一直空下去
是說不完的重點有三即是空、非空、非非空即是 我們穿着一件有相的衣服舉例例如 自性清淨 就不需要衣服即是
完全清淨無染的放上一件「有」的衣服但是 我們一定要破除.這三件衣服「有」要非這有 就叫空「空」的那件衣服
也要空掉之後 空空都要空掉 即是三空佛經教我們 要逐片逐片空掉That's
what we call emptiness梵語
Śūnyatāin the sanskrit language
: Śūnyatāemptinesseven the concept
of the emptinesshas to
be empty曾有人問我如果 以佛法普度眾生 和救自己已執着了佛法雖教我破執
仍是執着了佛法佛陀 並不是要你執着佛法的最後 佛法都要空掉的你還執着佛法連佛法也要空了之後 會加以解釋的說到這裏
大家應該明白了這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現在說
正信希有分第六說經文內容 先消經文消經文 的意思消化每一個字讀經時 需消化每一個字又作
消文消文解意必須 要消文 才能解意現在 逐些逐些去消化須菩提白佛言:「世尊!
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先讀到這裏須菩提是解空第一he is the expert
in understanding emptiness解空第一那他就很worry這些義理 將來眾生會不會明白呢?
空有這麼多有無相 無空 無不空會不會明白呢?頗有眾生頗有
即是 這個疑惑是很輕的會不會還有一些眾生不會明白呢?得聞如是言說章句聽到這些義理生信心否?會不會生實信呢?
生實信不?對這義理 能否生到信心呢佛就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莫作是說莫作是說
何解呢?即是 不要輕視將來的眾生別阻礙別人 萌生善念不須是上根利智的人
才會信的只需持戒修福的人 就可以了下面就說有持戒修福者明白這義理的未必需上上的根器只要能學習 持戒修福漸漸就有這智慧所以 必須要持戒修福你有沒有持戒?
有沒有修福?如果 沒持戒
又沒修福又不是 上上根器的人怎能明白佛所說的義理佛所說的義理 是從持戒修福開始的莫作是說!即是
別輕視這些眾生你雖然不是上上根器只要 持戒修福慢慢去修行 你就會明白這義理如來滅後報身、應身都是相如來滅後 即是
如來的報身滅後如來滅後 後五百歲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何解.為何是五百歲?
不是六百歲?七百歲呢?哪你必須要了解佛法在這世間的興盛時期每一法 每一事物
都有其生住異滅每一法 每一事物 都有其生住異滅everything has
arisingmaintaining his statuschanging and
disintegrationit applies to everything以人說
有生老病死不能永遠不死的有生、老、病、死是一個cycle必然發生的事物 有成住壞空形成這件事住 即是保持不變壞 即慢慢變空
變到沒有了 滅亡了每樣事物也在變的未必不變的包括你的partner、夫妻、兄弟姊妹永遠在變動之中就算他的心不變心 是經常變的別以為恩恩愛愛 隨時會變的就算他的心不變
會有這人的可是 他的身體也會變的其中一個都會死亡的 只是先後而已必會發生 會變的兄弟姊妹
夫妻 不外是四緣而來的報恩 報怨 償債
還債不外乎這四項只是哪一項而已是不斷在變動包括佛法 也會變的佛法在二千六百年前 很興盛的慢慢 又不興盛了慢慢
滅亡了滅亡之後 又興盛 又滅亡釋迦牟尼佛說 萬事在變動之中沒有一事物
不變動的所以 釋迦牟尼佛說 佛法都是變動的都是變的釋迦牟尼佛不會說.everything
is changingbut my teaching
is not changingthat's illogicalif
everything is changingwhat you』re
talking about is changing所以
佛法也在changing佛法也有盛有衰有生住異滅每年的氣候 有春夏秋冬都是一個盛衰的階段沒有一樣事物 不會盛衰的佛法也會毀滅的佛法也會滅亡的滅亡後 又會興盛所以
人不可以消極的當遇到逆境時 可能順境又回來不需要消極的壞的會變好 好的會變壞好的變壞 壞的也會變好哪佛法的興盛?
哪時期?佛法 有正法、像法、末法如要了解 第六分必須要明白
佛法的興盛時期正法一千年正法即是 佛在世的時候 正法一千年the Dharma
period像法.Resemblance periodresembling the
real Dharma periodclose but
not the same像法第三是 末法末法
是甚麼呢?the ending periodthe
disintegrating periodthe disappearing periodthe
diminishing period正法 是佛滅後一千年佛滅後 初五百年
叫作解脫堅固佛去世了 滅度後在這五百年中 有很多人成為聖者很多人得到解脫阿羅漢、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那些人的智慧水準很高上上根器佛滅後 初的五百年有很多聖者
成為阿羅漢 超脫生死很多聖人的第二個五百年呢?就少了很少 即身現身成佛的阿羅漢的少了禪定堅固仍然有很多人
修習禪定止觀仍然有很多人修行叫作禪定堅固初五百年在第二個五百年 差了些仍有人禪定這是正法時期像法時期後的一千年初五百年多聞堅固禪定的人也少了但是 還有許多人研習佛法再過後的五百年塔寺堅固何解?沒太多人學習佛法了有建大廟的人我的廟愈建愈大
愈起愈莊嚴我花十一億、十二億建一間廟可是廟裏沒有和尚的或只有兩三個和尚掃地沒有禪定、沒有解脫、沒有多聞只是 塔寺堅固只在乎Hardware沒Software了末法後一萬年初五百年 鬥爭堅固互相鬥爭現在是哪個Period?現在就是
末法的Period鬥爭 怎樣鬥爭?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佛門裏 互相鬥爭除了
佛門有鬥爭外面 外道也鬥爭亦有 佛法的鬥爭即是 鬥爭堅固現在
就是這時段如來涅盤後,正法時代,像法時代,末法時代乃至到了如來法運一萬二千年最後那五百歲在這一萬年的 最後五百年還有 持戒修福者仍有持戒修福的眾生如果有持戒修福的眾生願意持戒修福於此章句 他都會有信心的所以
持戒修福的人 就有這信心了即是 持戒 可以止惡生定修福
能生善攝慧由戒生定 由定發慧如何修福?要行無住佈施以前說過了持戒 是非常重要的如果
學佛不持戒粗心 也不能因持戒而入定戒、定、慧是非常重要的持戒修福為何持戒修福的人 能有信心呢?為何經常提及
持戒修福這四個字呢?因為不持戒 是難以學佛你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你去學佛、學念咒、學禪很難會成功必須要持戒首要是皈依你未皈依的話我們過幾天 有皈依的儀式先皈依必須要皈依
佛法僧三寶入了佛門再持戒完全不持戒 是難以修行成功般若由禪定生禪定由持戒生能持戒方能攝心作觀作觀方能生般若持戒者 少欲知足修般若者 必須離相貪欲者
不能修證般若修福者 必深信因果 不偏「空」故曰 :寧可着有如須彌山不可着空如芥子許其中義理
有部分 大家都了解的所以 我不會詳細解釋持戒即是「捨」了世間之欲不飲酒 就是捨了飲酒之欲持戒是
捨棄世間的欲樂有些人 以世間的欲樂為快樂世間的欲樂 其實是痛苦是痛苦的開端修福是「捨」自己之財「捨」即是佈施和般若相應持戒修福這一句大家必須要思惟一下繼續經文的內容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這些會持戒修福的人他們的善根深厚不只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
而種善根而是 很久以前已種下這善根的即是 閣下今天來聽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你以前 已經種下這善根如沒有種下這善根
你是不會來聽經的必有這因 你才會來聽經所以 最重要是造就因因為 因緣和合才會產生因緣分散而滅這是因緣所生法理解了
因緣所生法對於我們生活 是會有體驗 很有幫助的何解?一切的事情
從因到果必須有助緣當然要有因 亦要有助緣 又作助因才會成就果即是 你勸某人信佛他不來聽經你每天勸他你會種下這個因或許是你的先生、兒子、女兒他暫未信你跟他說因
已種下了當有助緣時自然會開花萌芽結果他現時尚未發這心但是 你為他播下了這個因播因 有了這個因 一定會有果的只待
何時緣份到明白了這些有些聰明的智者如何可以Apply如何活用佛法 於生活上呢?做任何事 也需要成就緣份相識也是緣份任何事也需要緣份的只是有沒有做就
件事成功的緣份我要做生意 有這個因當然 要是一個好的因立下這個因仍要不斷去地.cultivate
it causes, cultivate it
conditions做就相關的緣會一定得到果的即是 有計劃地播相關的種子有計劃地 成就種種緣份如果明白了這樣關係 一定會成功好像
你教導兒女如果 沒管教好他沒有播種子他怎會成為優良的分子呢相反你每天播下種子不只沉迷於你的工作中不沉迷於 其他不應該做的事上將你的時間 投放在兒女上這就種下因了他成為良好的人不論在讀書或事業上
他將會很成功的因為 得到你的照顧有很多父母 就是缺乏這一點沒有種下這個因沒有種因 就沒有那個果相反在年青時
種下了惡因年老時 就有惡果所以 學佛是從年青時開始學家裏有年青人的話必須要幫他 種下學佛的因有些人
十一、二歲就開始念大悲咒教他學佛還教他 如何廣結善緣播下種子 造就因緣所以 能夠學佛信佛的人持戒修福的人不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時
種下善根的是很久以前 已經種下這個善根繼續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
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下面就繼續說這些持戒修福的人聞得這個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我們平時修行並不是 念念也清淨當修行時 會有妄想、不清淨行住坐卧時有妄想時
自然就不清淨有貪、瞋、痴、殺、盜、淫、妄當能 一念生淨信時清淨心和佛的清淨心 會相應的因此之故佛 即如來悉知悉見如來的清淨心會完全知道
這個眾生是清淨的好像 撥打電話和對方的那個Frequency相同時便能相通了當你Dial的Number是錯的時候是無法相通的即是 當你撥打1234567對方接通時 就能相應了這個就是清淨心如來悉知悉見即是
當你修行的時候你有一個清淨心完全如來是知道 你有清淨心的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即是 得到無量的功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如何有清淨心?當眾生 能有清淨心的時候自然會和如來的清淨心相應的這個眾生.他沒了「我」
在這清淨心中他沒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沒有了法相,亦無非法相是必須要明白的如還未明白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不能理解《金剛經》因為 這句是經常出現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經常出現如不知其解 就會不明白《金剛經》的我們再重複一次何謂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我相 是主位是你的色受想行識你的身體 色受想行識你的精神不能夠執着自己的要離我這就是主人呢?你和誰吵架的?
是和別人吵架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而產生一切煩惱執着所有人與人之間 而產生的煩惱婆媳的爭兄弟的爭家產婆媳的不睦、夫妻的不和同事間 互相的勾心鬥角全都是我相、人相害人、殺人、戰爭、鬥爭貪、瞋、痴、殺、盜、淫、妄聲色犬馬全部都是我相、人相、眾生相我相是主人相是客除了我和人之外
還有其他的動物呢?鬼呢?所有一切眾生的事 都會引起執着並不只於
執着我和人會執着一切看到別人漂亮的車這輛車是我的 就好了這個人的車這個人多囂張我用鎖匙 刮破他的車妒忌心這全都是執着除了我相、人相還執着一切的眾生相我、人、眾生是屬於甚麼呢?是屬於空間的你執着宇宙的空間一切你看到東西的空間宇宙除了空間
還有時間這個時間就是 壽者的意思何謂壽者?延年益壽念念繼續一念一念 一年一年延續壽即是延續壽命長即是
繼續延續壽命長壽者相的意思 是時間的延續你如何執着時間?執着過去、執着現在、執着未來怎樣執着過去?過去是歡樂的
我永遠記着我眷戀着 以前的快樂時光現在 沒有這種快樂了因此 我非常之空虛以前有多好時常說
我當天有多好時常執着過去以前不好的呢?憤恨以前的婚姻 很不美滿這婚姻 成為我的陰影我會永遠憎恨這人
我要報復你永遠眷戀過去的快樂憎恨過去的不如意事或者被人傷害過的事人是很痛苦的全是執着我、人、眾生執着現在過去未來執着時間 執着空間好了四相的執着是甚麼?是一種執着的法如用一個空的法沒有了這四相 空掉了這四相仍執着這空空掉了這四相
尚有空可執着意思是 有一個方法可空掉這四相你仍是執着若能夠破除這四相就可成阿羅漢沒有了我 完全沒有我沒有我的時候若能達到第四個阿羅漢身體沒有了之後 就不用流轉生死你就成為阿羅漢小乘的說法
就是佛阿羅漢並未徹底的從佛的角度來看何解?尚執有這方法還有去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修行的方法從仔細微細來講釋迦牟尼佛說 最終這方法也要空掉稱之為?法
無了法相尚有這個方法 你還會執着這個方法執着於我見我是阿羅漢我有這個方法令到我超脫生死我就執着這個方法他已經超脫生死已經很好了但是 從徹底的本覺清淨來看你還有這個法應把這個法也空掉這法相也要空掉就是 無法相下面無法相無法相
即是 法相也要空第一個無 是「我」空空了我第二 空了「法」法也空了還有第三「法」已空
但尚餘下「空」最終這「空」 也要空掉叫作空空非法相 即是空這「空」也要掉下即是 逐步逐步
讓你能徹底清淨佛法中的《金剛經》是圓頓大法 能讓你完全破除絲毫的執着神秀大師 :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不留一點塵埃便是
徹底的自覺覺悟六祖說 : 本來無一物即是 從本覺裏不應該有絲毫的污點的他從頓悟而言頓悟了
本來就沒有污染的當下就不要這污染當下 就沒有過去 沒現在 沒未來當下
破盡了一切執在這一念 完全清淨就是 當下無一物本來無一物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但是
你這本來無一物 只是一時的而成佛的本來無一物 是永遠的永遠的清淨是頓和漸的分別這是 漸漸無一物另一是
頓時無一物好了 這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還有這法 無法相這法 也沒有了無法的法
也要沒掉就是無非法相這個「非」字 即是無即是 無無法相要懂得古文古文是如此表達的如果不明白 又沒有解說就永遠不明其義了你現在能理解了即是
逐些逐些破除你的執着繼續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着我、人、眾生、壽者。何解?如果
眾生的心仍執着相就自然會執着我、人、眾生、壽者執着相 就是執着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如果執着法自然是執着 我、人、眾生、壽者如執着我法會更加執着這個法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眾生、壽者。
如果他仍執着空的話亦還是未破執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所以 不應該說我有這個空的法這個法 也應要空掉要將空空
也要空掉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即是 這是修行的工具佛法
就好像一個木筏把竹一條一條綁在一起 成為一個木筏這木筏助你渡河這個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這都是木筏當你用這木筏到岸邊的時候必須要捨棄這木筏 才能上岸如不捨棄 執住這木筏這木筏真是好
抓緊這木筏如何上岸呢?必須棄掉木筏的你由尖沙咀去中環你鍾情於那隻船 而不離船怎樣可以上岸呢?怎樣去到中環呢?
必須要捨棄你的船 才能夠上岸你執着了你的工具你執着了我、人、眾生、壽者相你執着了佛法最後 佛法也要拋卻更何況 不是佛法連佛法也要拋卻還執着聲色犬馬連佛法也不執着你偏偏去執着聲色犬馬?
財色名食睡多愚癡呢下一分 第七分「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如來有所說法耶?」佛問須菩提你有何意見?如來是否證得 無上正等正覺?
如來是否證得 這名為無上正等正覺呢?如來是否講佛法?是否有所說法?
如來是否講了很多佛法?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是解空第一他很聰明地說世尊!以我理解你所說的義理是沒有定的法如果有定法 就是有常的一法千名,應緣立號若悟一法,萬法圓通是沒有定法現在
我們稱為佛法不稱為佛法名它為A、B、C、DIt’s just the namedon't
attach the nameyou can
call it Buddhismyou can
call it wherever name
you wantbut you must
give it a name所以稱之為佛法沒有定法的如果有定
永遠也是定的話有一個我見的時 已不是佛法了是無有定法的須菩提很聰明沒有執着定法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解?《楞嚴經》說常住真心《勝鬘經》說如來藏唯識學說是圓成實性《大乘起信論》就叫真如《心經》稱之諸法空相《金剛經》稱為諸法實相哪有定法呢?沒有一個定法的為何執着名字呢?
你執着那個名字一定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是 為何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呢?沒有定法 又無法講出來如你問我禪是甚麼?
我可以不回答的聰明點 不要再問了何解?解說了 就已是妄想中
的思想執着禪 是要從思想執着中解脫無有一法可得還問我是甚麼法?所以 禪師有時候不說話的你問
他就敲你一下即是 無話可說你還是未明白好了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為何無有定法?why
isn't there a fix
Dharma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為何如來所說法 又不可取?又不可說又非法、非非法?如來所說的法不要取?
不要聽嗎?又不可說又非法、非非法?何解?
如來有所說法否?答:如來無所說為何無所說?說了法又無所說?為甚麼?
因為如來所說法你不要執着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為甚麼呢?甚麼叫作不可取?如來所說法無定名亦無定法是究竟覺如來所說的覺 是無念的離一切妄念
離心意識意識也離開了 如何取 怎能取呢沒有這意識你問我禪,禪是脫離思想的禪是沒有 沒有這個思想的執着禪
就不是那樣東西講出來 就不是那樣東西不可取的 還執着他嗎?已離念的
沒有妄念的念頭也沒了如何取呢不可說為何不可說?因為 說出來的是文字文字是假的 是工具來的文字有時候害死人一個字說錯了
能令人傾家蕩產說錯一個字 令人互相毆鬥說錯一個字 可謀財害命文字本身法是離言說相的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超越了我們的妄想範圍已不是言語了言語是很有限的言語很多時候是弄錯的我問你根據很多的survey研究以言語表達花的香味用許多言語
也無法表達花的香味的can you describe the
fragrance of a flowerconsult
the dictionaryHow many descriptive
words are there?they
are not the real
flavorthe real meaning of
the fragrance言語是有限的無法表達那氣味的所以 真理可以用言語說出來嗎?但是
不得不說勉強之下 也要說的很多佛經教佛法 是需要說的所以 不可取
不要執着因為他離念不可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非法 為何非法?法是有一個方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法觀一切法空你執着有一切法即 執法便錯了
便是執法便執着有一切法你執着那木筏不願上岸你執着法 不能上岸的這就是錯但是 執着無法 也不行的沒有這個法沒有法
你如何成佛呢?執着是錯 不執着又是錯明白嗎?所以
非法是 不要執着法非非法沒有這法 是不能的你又不能 非了這非法的必須要有非法何以故?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何解?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呢?一切的賢聖的聖者他能夠證到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無上正等正覺他必須要能無分別去到無分別的境界如果 他有仍有妄心 有分別就是有為法他必須要修習無為法無分別
無有一切妄想徹底清淨的修行至這階層無分別 無虛妄因為 人是攀緣 分別
虛妄才有一切的痛苦煩惱一切賢聖 是要修無為法修無分別智以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一法可得亦不執着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雖然如此從修行的次第 是有分別的沒有分別但
在開始時 不能夠沒有分別的開始時 修甚麼?修念佛喃嘸阿彌陀佛
都有分別喃嘸觀世音菩薩喃嘸地藏王菩薩都有分別觀音菩薩 和地莊菩薩 是不同的阿彌陀佛 和消災延壽佛
是不同這是有分別開始的時候有分別的不可以離開分別法究竟清淨 就是無分別法就能達到 無分別的階段修行時 不可以沒有分別的你是木頭嗎?
你是一塊石頭嗎?沒有分別當然會有分別的分別的意思是修行的階層不同分別的意思 不只是說這是好人 這是壞人
的分別而是 你修行中的程度的次第總有程度上的差別雖然是無分別智但是 修行的時候有程度上的差別有甚麼程度上的差別?一切賢聖修行的時候賢者
有四個不同的階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些比較深奧輕輕了解 就可以十信就是信念精進慧定願不退護法迴向戒以天台宗 就是從假入空知道一切是空的一切因緣所生法不執着一切法了解了空意從假 假即是世間一切法從一切世間法
了知諸法因緣所生諸法由因緣所滅無有其自性是無常的、是苦的、是空的因此能入空門從假入空這就是十信了何謂十住呢?雖 從假入了空門但 必須要
從空門出假 去度眾生雖然了解一切空但是在度眾生的時候在空法 世間法 也有種種不同的因緣以不同的因緣
而利樂一切眾生這是從空出假了瀇度一切眾生從空假入中道 就是非法非非法這是天台宗的義理當你明白了《金剛經》同時明白了天台宗的義理一通一切通明白了《金剛經》也會明白很多佛理的有些人專門研究《金剛經》 而得開悟六祖惠能大師就是從《金剛經》開悟的賢人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些是不同的修行的次第這些是賢者聖者呢?菩薩有十地初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每一地
有不同分別的 了悟的程度有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第八地叫不動地第七地叫遠行地從遠行中 仍有所緣境甚麼叫所緣境?仍然是有一個修行的
object of attention在十地中 在第七地
仍然有所緣境甚麼叫仍然有所緣境?我仍然有念佛是誰我要修止觀我要修甚麼法、甚麼法?仍然有法去修仍然有一所緣境 去修的還要依賴所緣境去修的你已經修到
可能脫離生死但是 尚有修的方法有個所緣境You still have
object of practice到了不動地再不需要所緣境了任運而修行到遠行地時 修行會很辛苦的到不動地時
就任運自然不需要所緣境 自然會修下去觀音菩薩 由初地修到歡喜地的時候得到千光王靜住如來 授以大悲咒授了大悲咒
得到大悲咒而開悟馬上跳到第八地 不動地因而 顯現千手千眼就去到不動地不動地是 修行的關卡研習唯識的人就會知道在不動地之前還有一個修行的目標到了不動地的時候再不需要目標完全是任運自然是大菩薩的境界了修行有很多境界我們不過是幼稚園連幼稚園也不如所以你速速要修行了愈深入佛理的人他看世間一切事
就越覺膚淺 越是迷有人跟我說我現在做生意、工作學了佛理之後才發覺 我所做的事是 MeaninglessWhat
I am doing?is
meaninglessYesbecause you already have
the wisdomthat you know
what you doing is
meaninglessbut you still have
to carry onthat's your
karmayou still have to
try your bestto do
the best of jobbut
your your wistom levelhas
already came up to
certain levelyou should appreaiate
what you gotand propagate
itand let other people
know about it別因此 而對現時的工作失去興趣你應該.
你仍然.you still have
to fulfill your responsibilitybut
you know thatyou got
that treasure now you
knowyou won't attach to
what you're doingbut you're
still doing it你仍然是要perform你的function你明白嗎?Do
you understand what I
am talking about?因為已經到達那階段已經去那個Level
是很Amazing你的wisdom levels已經知道以前 覺得吃魚蛋粉是很好的但是 你現在覺得吃魚蛋粉是臭的因為確實是臭的
是死屍體來的現在沒有魚蛋粉吃嗎?你知道那東西是臭的即是 我們三界中有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欲界的人有情慾的色界上的人 沒了情慾的沒了情慾
才有資格去色界色界那裏快樂無比不像我們人間那麼痛苦色界的人很快樂的而且壽命以千千萬萬年來計他不願意來欲界的因為 欲界覺得是臭的我們欲界的人 以為這裏很開心他是不願意來的他已經去到那個境界有差別的境界在欲界 而你知道要離欲你的Wisdom很高你在欲界
仍然知道自己要離欲你在欲界裏面你殺生、偷盜、邪淫、妄語能知道不應該殺生、偷盜、邪淫、妄語你是不是已經是人上人呢已經知道殺生是不好的你就開始持素不再殺生知道殺生 有果報的但是 那些殺生的人不能不吃海鮮不能不吃龍蝦不能不吃象拔蚌他寧願 象拔蚌找他算帳這是另一回事龍蝦找他算帳
是另外一回事所以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他修的無分別智 是一樣的是去到無為法但是 修習的過程 有不同的Level而有差別好了
今天我說了很多講了第四、五、六、七去到第七那很容易就八、九、十去到第七從第二分去到第七分整個《金剛經》的脈落中分開四科叫作信、解、修、證第一分Introduction 即是序分第二分至第七分呢?是建立信心的釋迦牟尼佛 教我們如何建立信心第一
你必須要修福要有清淨的心第一還有你必須要發菩提心建立你發菩提心的心建立修福的信心建立你要瀇度眾生的信心即是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要斷煩惱 必須要修福攝慧法門無量誓願學現在到法門無量誓願學的階段即是要解之後就是要了解金剛經的義理現在是建立信心而已釋迦牟尼佛 告訴我們如果你至到第八分也是屬於信第八分
會告訴我們信了有甚麼功德?有甚麼福德?第八分 是講信《金剛經》的義理根據《金剛經》的義理去修行將得到怎樣的功德這些
下一次講的講完第八分 已經建立你的信心以後 就是解釋《金剛經》明晚繼續講第八分還有一直繼續講下去我們現在迴向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禮佛三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