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泡膠易碎一海都係!香港仔漁市場下月改用歐洲魚箱

大量海洋垃圾去年湧港,敲起海洋生態警號。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指,塑膠碎片是最常見的海洋垃圾,今年派員去歐洲考察,建議引入不易碎裂、保溫性能相近的聚丙烯魚箱,希望取代發泡膠箱,下月起在香港仔魚市場測試保溫性能。WWF又建議參考歐洲經驗,在休漁期時資助漁民清理海上垃圾黑點。
記者:潘柏林WWF去年底公佈海洋垃圾調查,指本港沿岸水域漂浮垃圾之中,塑膠佔逾8成,包括發泡膠和塑膠包裝碎片等,當中發泡膠盒、杯和發泡膠魚箱很容易斷裂成碎片,變得更難清理。WWF項目經理楊松穎指,本港漁市場每日使用逾千個發泡膠魚箱,很多魚箱最後被棄置在海洋,隨水流飄浮四散。他本月初前往歐洲考察,發現英國研發出保溫程度與發泡膠相似的魚箱,主要成份是聚丙烯,較發泡膠容易回收,材質亦較堅韌。
WWF計劃最快下月引入新款魚箱在香港仔魚市場測試,但生產商仍未在亞洲設廠,暫難估計魚箱價格。楊又建議港府參考外國經驗,讓漁民在休漁期時申請資助清理垃圾黑點。英國、荷蘭和西班牙當地漁民自願參加「Fishing For
Litter」計劃,由環團提供大型垃圾袋,讓漁民盛載與漁獲一併撈起的海洋垃圾,再運返港口分類處理。他認為可引入外國新技術,例如有法國漁民研發改良海上油污浮欄,漁船拖動浮欄在海面慢行,將浮在海面垃圾聚攏在裝置網內。香港漁業聯盟發言人姜紹輝指漁民歡迎試用新魚箱,部份漁民正與WWF商討協助清理避風塘的海洋垃圾,但長遠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提升環保意識,「人哋築地(魚市場)咁大,你有冇見過發泡膠盒周圍飛?」他亦收到漁民報料,內地水域仍有非法傾倒垃圾問題,一旦轉吹西北風,垃圾會隨海浪衝至香港,今夏海上垃圾嚴重程度仍難以估計。
本文來源:http://hk.apple.nextmedia.
com/realtime/news/20170417/5657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