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日日敷面膜唔等於對皮膚好 醫生教你點敷最好

【新增影片】市面上面膜款式眾多,價格有高有低,到底哪款最有用?消委會提醒消費者,使用前應詳閱使用說明,然後清潔面上肌膚,並留意敷用時間,一般為10至15分鐘,亦有長至30分鐘,視乎個別產品而定。敷面時間不應超過產品建議的使用時間,以免皮膚水分被面膜吸收,造成反效果。
移除面膜後,一般建議按摩皮膚使液體滲入肌膚,毋須用水清洗。其後可進行日常護膚程序,搽上面霜滋 潤肌膚。
消委會亦建議皮膚較敏感人士若用新購的面膜,可先將部分面膜液塗於面頰旁,讓其停留短時間,沒有出現過敏反應才敷上面膜,敷面時仍要留意面部反應,如出現紅、痕癢或針刺的感覺,宜馬上移除面膜及清洗面部以免產生過敏。此外首次用可縮短敷面時間,即使有反應亦較輕微。若無不良反應,下次便可較放心用。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表示,一般來說保濕面膜較多人使用,美白面膜主要是膚色不均勻的人較多使用,抗衰老面膜則大多數是40歲以上或覺得皮膚開始鬆弛的人較多使用。
有愛美人士為加強呵護面部肌膚,甚至會日日敷面膜,但陳厚毅稱,需檢視面膜包裝建議的使用頻率,例如建議每星期用1至2次,便不宜天天用;也需視乎個人膚質,例如油性皮膚人士若天天敷面膜,有機會因過度補給油脂成分而增加出暗瘡和油脂粒的機會,又例如有濕疹和敏感性肌膚的人士,長期敷面膜有機會增加皮膚過敏的次數和令濕疹變差。市面上有片裝面膜,亦有乳霜面膜,哪類型才較好?陳厚毅說,使用哪類型面膜視乎個人喜好,以及個人膚質需要而定,例如混合性皮膚人士可能不宜用片裝保濕面膜,因為某些缺水部位用後可能有助保濕,但敷面膜可能令較油膩部位出現暗瘡或油脂粒,用乳霜面膜反而較可針對性地為面上某個部位加強保濕效果。另外,今年首3個月,消委會共收到16宗與面膜有關的投訴,較去年同期的9宗上升逾70%。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嫻指,接獲投訴個案中,7宗是懷疑冒牌產品投訴,消費者發現產品的顏色、味道包裝與原版貨有出入;另外6宗為投訴產品質素,有消費者在使用產品後出現過敏情況,嚴重者更需求醫。對於面膜投訴數字激增逾70%,黃稱消委會沒有做有關研究,但認為近年消費者對美容產品的需求亦愈益增加,而市面上的片裝面膜選擇愈來愈多,產地來源甚廣,不排除產品質素出現參差情況。 本文來源:http://hk.
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70418/56578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