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常用電腦及手機,加上運動不足,經常出現頸梗膊痛不適,或與筋膜太繃緊未能放鬆有關。物理治療師指出,常見不良姿勢包括頸部過度前傾及圓肩,都會令胸前肌肉及筋膜過度收縮引致痛症,平日可利用網球等小工具幫助放鬆筋膜,有助預防痛症纏身。
記者:梁麗兒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註冊物理治療師羅德昌表示,筋膜由水份、肌原蛋白及彈性纖維組成,負責包圍肌肉附近的血管及神經線,有助固定位置及避免「走位」。筋膜為塊狀,質地如保鮮紙般薄。由於水份佔6成,隨着年紀增長,人體鎖水功能減低,筋膜本身也會容易變硬、變梗及失去彈性,當進行一些動作時會比較繃緊、生硬,如舉手動作,年青時可舉手達180度,即由垂低手至完全舉起手計算,但隨着年紀漸長,舉手幅度或會減到得130度、140度,影響日常生活,例如於舉手往高處拿取物件時或會感到困難。臨床上八、九成的肩頸膊痛個案與筋膜太緊有關,包括由不良姿勢引起。
羅指,使用電腦時,頸部過度前傾、腰部沒有伸直及圓肩,即肩膊過度向前彎,姿勢會變得似「成個人攣埋」,從而令胸前肌肉收縮,並壓到附近筋膜,令筋膜收縮、失去彈性及太緊,形成結節,帶來肩頸、胸前痛楚不適等症狀。同時背部肌肉都會被過度牽拉及向前傾,引致頸背一齊痛。一旦壓到神經線,甚至會增加手痺風險。不少人肩頸痛只會按摩雙肩、頸部,或熱敷肩膊,其實胸前位置包括肌肉及筋膜太緊也是導致痛症元兇,不應忽略。
羅建議可利用小工具,例如網球、按摩花生球、三角形按摩器等,或自製按摩工具,如將2個網球放入一隻長襪子內,再按壓結節或疼痛的位置,學習自我放鬆筋膜,但不建議利用太硬的物件如高爾夫球,因有機會「梗瘀、梗傷」身體,亦不宜壓得太痛,「唔係越痛越好」,有酸軟感覺便足夠,避免受傷。羅指,放鬆筋膜與一般拉筋動作不同,前者主要是放鬆結節,或減輕結節的繃緊程度。拉筋對放鬆筋膜的效果不顯著,拉筋集中放鬆及拉長肌肉,例如跑步後壓腿、向後屈起大腿,都是要紓緩因跑步致肌肉收縮的問題。他建議有肩頸膊痛人士,要做齊「自我放鬆筋膜四步曲」,尋找腰部、頸、背及胸前的痛位,盡量放鬆筋膜幫助減痛。
另一常見容易繃緊為「髂徑束」(Iliotibial Band),即大腿外側一條比較堅韌的「肌筋膜」,意思指包含了肌肉及筋膜,並連接臀部肌肉及膝關節外側。羅稱,經常要走路或跑步的人,都會多用臀部肌肉,包括臀部外側的肌肉,若過度使用,會令附近的髂徑束變得繃緊,引發痛症,包括膝前關節痛、髖關節痛等。市民要放鬆髂徑束的結節,可使用泡沫軸(foam
roller),在大腿外側進行前後滾動的動作,以達到放鬆及減壓作用。另外,亦可直接尋找大腿外側的痛楚位置,利用按摩小工具進行按壓。市民對放鬆筋膜的資料有興趣,可致電2772 3366向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查詢。
本文來源:http://hk.apple.nextmedia.
com/realtime/news/20170420/5655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