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環保網訊:導讀:“零廢棄”的含義就是,就是沒有其他垃圾,也就是不需要填埋、也不需要焚燒,通過可持續的設計,產生的垃圾可以100%的回收利用。這個理念正越來越走紅,不僅發展中國家、而且發達國家也紛紛提出“零廢棄”目標。
根據德國亞琛大學PeterQuicker 教授介紹,在穀歌中搜尋主題詞“零廢棄”,會出現1120萬個。“零廢棄”的含義就是,就是沒有其他垃圾,也就是不需要填埋、也不需要焚燒,通過可持續的設計,產生的垃圾可以100%的回收利用。
“零廢棄”已經變成了一個政治話題,不僅發展中國家、而且發達國家也紛紛提出“零廢棄”目標。Peter Quicker 教授認為,“零廢棄”就是烏托邦,物質循環的規律表明不可能實現100%回收利用,以德國為例,2011年塑料垃圾年產生量545萬噸,作為材料回收比例隻有38%,而這其中大部分是出口(實際主要出口到中國)。
垃圾產生越多,零廢棄會叫得越響。國內也是如此,不僅“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耳熟能詳,“吃幹榨盡”已經成為廣告用語。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從課堂到廟堂,幾乎家喻戶曉。2017年,共享單車在中國做了一個明了的實踐。共享從理論上就是不必人人擁有,可以減少消費,也就是可以減少垃圾,但這是在人人擁有前提下得出的;事實上共享單車的發展使得自行車年生產量與以前相比,增加了幾十倍,難以避免的走上“大量生產、大量廢棄”的軌道。由此聯想,如果到了共產主義,垃圾究竟是變多還是變少?

零廢棄的定義就是沒有其他垃圾、沒有填埋、沒有焚燒 來源:德國亞琛大學PeterQuicker 教授
香港有黃鋁罐、啡膠樽、藍廢紙,但比起日本垃圾分類還是「小兒科」。去過日本旅行的人都應該略知當地垃圾分類的仔細,實際上日本對垃圾分類真是一絲不苟,每日回收的垃圾也不同,對於在日本的外地人來說,就要多加注意。

2011年,印度一部長發布零廢棄計劃

克羅地亞環境部長發布零廢棄政策

威爾士發布零廢棄政策
本文來源:http://huanbao.bjx.com.cn/news/20180115/8740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