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環保網訊:泥炭產業的產品市場由專業基質、土壤調理劑、功能肥料、綠色能源和健康醫藥五大板塊構成。我國泥炭基質板塊起步良好,年基質產銷總量已達1000萬立方米,市場擴展迅速。由於基質製備門檻較低,市場競爭激烈,企業利潤微薄,急需開闢泥炭產業下一個風口,尋找泥炭產業下一個金礦。根據國家政策導向、市場需求和泥炭具有的獨特優勢,選擇泥炭為主要原料,在科學診斷基礎上,針對性配入必要功能組分,研製開發泥炭土壤調理劑,打造滿足市場需求、解決市場痛點的爆品,將為泥炭產業開闢下一個風口和金礦。
一、政策導向與市場需求
泥炭產業是以泥炭為生產資料進行加工利用,為現代農業和環境修復服務的新興產業。泥炭是設施農業創新、退化環境修復、功能肥料生產、健康醫藥開發和海綿城市建設不可缺少的新型綠色資材。在我國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倡導科技創新、關注健康安全的今天,泥炭產業因其知識技術密集,原料綠色安全,資金物流橫跨境內外,符合我國創新、綠色、開放、協調、共享的發展理念,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對我國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充分利用國家產業政策有利泥炭產業發展的大好時機,主動發揮泥炭產品科技含量高、原料健康安全優勢,積極開闢泥炭產業下一個風口和金礦,催生泥炭產業爆品,打造綠色創新動力,對促進我國退化土壤改良和污染土壤修復技術進步,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增加作物產量,改善農產品質量,建設美麗中國,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戰略意義。
我國設施農業總面積為391.5萬公頃,連年重迎茬種植和化肥農藥濫用已經導致土壤嚴重退化和污染,土壤板結僵化、酸化、鹽漬化、營養失調、重金屬和抗生素超標和土傳性病蟲嚴重,不得不靠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維持生產,走入農業土壤退化-大量投入農藥化肥-繼續退化的惡化循環,急需行之有效技術和資材破解設施農業土壤退化和污染難題;我國因採礦形成的採空區面積為134.9萬公頃,採礦活動佔用或破壞的土地面積為238.3萬公頃,需要復墾治理;全國因鎘、汞、砷、銅、鉛、鉻、鋅、鎳8種無機污染物污染的土壤總面積2026萬公頃,尚無經濟適用的修復手段;全國荒漠化土地佔國土陸地總面積的27.3%,並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長,土壤改良和修復任務艱巨。造成土壤退化和污染的原因雖與耕作制度不佳、過量化肥農藥投入有密切關係,但核心表現是土壤有機質嚴重虧缺,導致土壤板結、酸化、鹽漬化、養分失衡和病蟲害積累,造成土壤退化和肥力下降。深入分析、積極探索有機質在退化土壤改良和修復中作用和價值,尋找經濟合理的優質有機質來源和配套技術,是解決我國土壤退化和污染土壤問題,實現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已經把科技創新、生態文明列為基本國策,創新、 綠色、開放、協調、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已經成為新時期治國理政的基本綱領。為了推進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國家戰略,黨中央國務院先後下發了《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關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土十條)》等重要文件;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着手進行泥炭改良退化土壤改良和修復污染土壤的可行性研究;農業部發佈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方案》等文件,將有機肥替代作為農業環境修復、農業生產方式改革的重要手段。近日,農業部提出了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全新工作思路,大力推進農產品的安全、健康、優質,強化現代生產要素的集成運用,促進農業的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努力構建農業生產與周邊環境的生命共同體。泥炭作為一種新興、潔凈、有機、安全的自然資源,不僅完全契合國家產業政策,還將因為泥炭的優異品質和獨有特性,成為我國退化土壤改良和污染土壤修復的新型投入品,泥炭產品進入土壤改良和修復的政策大門已經徐徐打開。
二、泥炭是土壤改良和修復的最佳投入品
泥炭是由死亡植物殘體在積水還原環境中積累轉化形成的有機礦產資源。因為造炭植物組成和水文氣候環境不同,在寒溫帶主要發育積累蘚類泥炭,在中溫帶主要發育積累草本泥炭,在熱帶海洋氣候區主要發育積累木本泥炭。而在一個泥炭地中,水深則控制着植被群落組成,進而控制着泥炭性質;水文情勢進而控制着植物殘體分解途徑和分解程度。泥炭由植物殘體轉化而成,泥炭發生髮育遠離人類活動,所以泥炭有機質含量高、腐殖酸活性強、無內生外源污染、礦體水平展布、品位橫向穩定、便於工業開採和機械加工,是土壤改良和修復的最佳投入品,沒有之一。
1,泥炭屬於成熟有機質,無需再發酵加工
泥炭在積累形成環境是一個積水厭氧空間,植物殘體在無氧環境中經歷厭氧發酵,一部分有機成分轉化為小分子有機物或、甲烷、水和無機物,一些小分子分解產物在厭氧菌作用下,再合成轉化形成了腐殖酸,完成了從生有機質向熟有機質的轉化。泥炭屬於成熟有機質,所以泥炭可以直接使用,無需再發酵,不會在使用過程中因泥炭發酵生熱而造成燒苗,也不會因為再發酵與作物爭奪氮素營養。而畜禽糞便、作物秸稈等生有機物質如果不經發酵直接使用,都會造成燒苗和與作物爭奪氮素而營養虧缺的事故發生。泥炭賦存地表,土壤分類中已經把泥炭地定義為有機土,無論泥炭地保持自然濕地狀態,還是改造為農田,都可以生長多種多樣的野生植物和人工作物,也進一步證明泥炭是一種熟有機質,而不必再重新發酵處理。將泥炭定義為成熟有機質對泥炭產品加工具有重要意義。
2,泥炭有機質含量遠高於其他有機肥料
草本泥炭有機質含量一般在50%以上,木本泥炭和蘚類泥炭的有機質含量大多超過90%以上,遠遠高於雞糞的25%有機質含量,羊糞的24%,豬糞的15%,牛糞的14.5%,蚯蚓糞的28%,甚至高於餅肥的65-70%,這在自然界中是絕無僅有的。 由於泥炭有機質含量高,在單位面積使用量就可以比常規有機肥大大減少,從而大大降低泥炭在土壤改良和修復中的用量。換句話說,使用泥炭作為土壤肥力培育投入品,將比常規有機肥更容易提升和恢復土壤有機質指標。
3,泥炭腐殖酸含量大活性強,遠超其他有機肥料。
腐殖酸在退化土壤改良和修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性成分。造炭植物殘體在厭氧條件下發酵,有機物難以完全分解,而易於形成小分子有機物,眾多小分子有機物易於在厭氧微生物作用下聚合轉化成為腐殖酸,所以草本泥炭腐殖酸含量多在30-50%,蘚類泥炭腐殖酸多在20-40%,木本泥炭腐殖酸甚至超過60%。泥炭大多形成積累於地表,年代多在3000-5000年之間,所形成的腐殖酸遠比褐煤年齡小,芳構化程度低,活性基團豐富,黃腐酸佔總腐殖酸的比值遠遠大於褐煤風化煤。因此,泥炭腐殖酸不僅含量高,其活性也遠遠大於褐煤和風化煤,在土壤改良過程中甚至可以不加活化直接使用。畜禽糞便中的腐殖酸、秸稈發酵有機肥中的腐殖酸一般在5-15%,與泥炭腐殖酸含量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可見泥炭作為退化土壤改良和污染土壤修復的投入品比畜禽糞便和秸稈發酵有機肥更有優勢。
4,泥炭資源來自天然,潔凈安全,沒有污染
泥炭形成於人類文明出現之前,泥炭地大多位於水系上游,遠離人類活動,工業污染不可能進入泥炭地。所以泥炭中沒有抗生素、農藥、重金屬污染和其他工業有機污染。泥炭中本底重金屬含量高低取決於流域水文地球化學環境,由於自然界中重金屬難以溶解運移,因此泥炭本底重金屬含量很少,無一高於國家限量標準。因此,泥炭是真正的綠色、健康、有機、安全的土壤改良和修復投入品,即使長期使用,也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負累。
5,泥炭質地均勻,物性鬆軟,便於工業化處理
本文來源:http://huanbao.bjx.com.cn/news/20180129/877249.shtml